革命文物是中华文物的重要构成,红色文化是北疆文化的鲜明底色和精神旗帜,内蒙古为中国革命、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红色文化灿烂而厚重。
在这里,大到一片革命旧址群,小到一片革命时期的纸张,都被列为珍贵的保护对象;这里的文博工作者视保护传承、活化利用红色文化为重任,以赶考的姿态和担当,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用红色精神激发力量,使红色产业异军突起……
这几天,漫瀚剧《都贵玛》正在包头市艺术剧院演出,青年演员们深情的表演,使“草原母亲”的形象再现眼前,全新演绎了“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段民族团结佳话。
今年,包头市推出一批红色文艺精品。大型二人台红色革命舞剧《王老太太》入选自治区重点培育旅游演艺精品名录,并列入全市主题教育和党员学习推荐观看剧目。
118万平方公里大地,泛亚电竞397处革命遗址点缀其中,13155件(套)可移动文物光耀青史,“集宁争夺战”“齐心协力建包钢”“草原英雄小姐妹”……壮怀激烈、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在这里俯拾皆是。这些不朽的传奇,通过持续挖掘变得生动鲜活、丰满立体,进而得到广泛传播,走进人们内心深处。
怎样让革命历史被更多人了解,怎样让革命文物被更多人看到,这几年,泛亚电竞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王若飞纪念馆、多松年纪念馆等博物馆、纪念馆实现了免费开放。
目前,全区共有89所红色教育基地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每年都有无数党员干部、少年儿童、市民游人在这里追溯红色历史,感悟光辉瞬间,汲取前行力量。
多松年纪念馆讲解员韩飞飞说:“红色文化贯穿各族人民共求解放、共谋发展的全部历程,作为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弘扬红色文化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红色精神代代传承。”
怎样让革命文物保护力度更大、更均衡,内蒙古文物局专门编制了规划,将大青山革命遗址群、八路军大青山支队遗址群等20多处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遴选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从基层博物馆纪念馆遴选出具有重大影响和历史价值的230件(套)馆藏革命文物,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批革命文物,予以重点保护;修缮了大青山抗日根据地革命旧址、兴安盟“一馆三址”、泰安客栈旧址等一批遗址遗迹,对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的馆藏革命文物实施修复、数字化保护。
“红色文物是红色文化的载体,深入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让革命文物在新时代焕发绚丽光彩,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内蒙古文物局副局长关福财说。
红色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用活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新兴业态,做好“红色+”文章,内蒙古探索建立了革命文物保护传承、泛亚电竞活化利用机制,推动了红色文化创新性发展和红色资源创造性转化。
不久前,内蒙古党委宣传部与内蒙古文旅厅重磅推出10条红色研学旅游精品线条线路,遍及全区,将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作出新实践。
“+文旅”,彰显红色文化价值,“+教育”则是红色基因迸发活力的有效手段。
2021年,多松年纪念馆与呼和浩特市山水小学共建教育基地,山水小学的学生每个学期都会到纪念馆参观,学校还成立了“多松年中队”。
山水小学德育主任杜鹃说:“我们要做好少先队员的引路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活动,让红色基因真正根植于队员们的心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感觉好真实,好像穿越到了那个时代,投身革命。”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里,AR体验给游客带来极大冲击。
位于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的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是一座再现内蒙古民族革命、民族解放历史、民族区域自治进程、展现民族精神的纪念性展馆。
近日,科技公司为纪念馆打造的AR智能导览系统正式上线,游客通过科技手段,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了解内蒙古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
如今,全区不少革命博物馆,红色遗址遗迹创新实施革命旧址活化利用提升工程,借助数字化技术真实再现革命场景,通过VR、AR技术,让游客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从历史的观光者转变为历史的参与者,从而推动红色文化有效传播。有的博物馆通过二维码链接,一个个红色经典故事还被“+”进了矿泉水瓶身,手机一扫就能浏览品读,提醒人们饮水莫忘思源。
在新时代讲活红色故事泛亚电竞,于新征程续写革命荣光。内蒙古以实践作笔,把挖掘、活化、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答卷书写在北疆大地上。(冯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