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电竞·(中国)app下载

成泛亚电竞都银行的“万亿新里程”:2023年业绩双增再创新高 资产质量行业领先

发布时间:2024-05-13 06:31:15    浏览:

[返回]

  4月24日,成都银行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财报显示,2023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17.02亿元,同比增长7.22%;实现归母净利润116.71亿元,同比增长16.22%。18.78%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连续四年位列上市银行最佳。

  同时,成都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连续三年实现千亿级增长,年末总资产达到1.09万亿元,成为西部首家资产规模迈上万亿级的城商行,多个规模指标和成长指标位居区域前列。不良贷款率连续八年下降,低至0.68%,资产质量达到历史最优、行业最优水平。

  2024年第一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56.38亿元、归母净利润28.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27%、12.83%。截至今年3月末,其总资产较年初增长8.01%,接近1.18万亿元。

  “稳健进取、专注专业、敏捷高效。”成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晖在年报致辞中以三个词汇总结了全行过去一年的拼搏姿态。他指出,2023年,成都银行坚持战略领航不动摇,在服务区域发展中彰显金融担当、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中传递金融温度、在构建“第二增长曲线”中展现金融作为。

  过去一年,成都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齐头并进,分别增长1257.69亿元、1379.16亿元,连续三年实现千亿级增长。截至2023年末,存款总额站稳7800亿元,达到7804.21亿元,增幅19.21%;贷款总额站稳6200亿元,达到6257.42亿元,增幅28.27%。截至2023年末,该行总资产增至1.0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35.93 亿元,增幅18.92%。

  在贷款规模继续以两位数增长且增幅同比提高逾3个百分点的情况下,成都银行资产质量依然持续向好。截至2023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0.68%,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实现八年连降,资产质量达到历史最优、行业最优水平;后四类贷款占比1.09%,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504.29%,同比增加2.72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保持上市银行第一梯队。

  随着业务规模增长,成都银行经营业绩持续攀升,营运效率稳中向好,核心经营指标持续处于上市银行第一梯队。

  财报显示,2023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17.02亿元,同比增长7.2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71亿元,同比增长16.22%;基本每股收益3.01元,同比增长0.32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18.78%,连续四年位列上市银行最佳。该行计划继续以高比例分红回馈投资者,2023年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8.968元(含税),分红34.203亿元,分红比例达30.05%。

  今年以来,成都银行继续保持战略发展定力,促进规模、效益、质量协调发展。截至2024年3月末,总资产接近1.1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8.01%,单季再增873.83 亿元;存款总额突破8000亿元,达到8345.94亿元,较年初增长6.94%;贷款总额逼近7000亿元,达到6909.49亿元,较年初增长10.42%。存款占总负债的比例保持在75%以上,经营结构保持稳健。

  强劲的增长势头,出色的经营效率、卓越的风险管理能力,也令成都银行得到了市场认可与业界肯定。在英国《银行家》2023年公布的“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该行排名第181位,连续六年实现两位数“跃升”。

  从年报数据看,全力以赴发展实体业务,既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的必然要求,更是成都银行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所在。

  全年信贷投放量突破3300亿元,两年实现翻番,创下历史新高;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内企业信贷投放超2500亿元;民营企业贷款余额、户数增速双双超过20%;一般性贷款增量连续三年位居成都市金融机构第一一串串亮眼的信贷投放数据,不但再次凸显出成都银行作为政务金融业务“首站银行”和优质实体客群“首选银行”的实力和优势,也折射出其在实体业务上的持续发力。

  2023年,成都银行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牢牢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川“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成都市都市圈、公园城市示范区等重大战略机遇,实施“实体攻坚”行动,充分发挥“特、活、优、快”经泛亚电竞营特色,全年实体投放量突破1400亿元,实体业务贷款投放约占公司贷款投放五成,实体业务逐步成为推动全行发展新引擎。

  同时,该行紧密围绕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依托“链主+上链中小微”整体授信模式,持续加大金融资源投入。截至2023年末,累计支持重点产业链上企业超3000户,运用各类信贷产品累计投放贷款超1000亿元,实现成都市28条重点产业链金融服务全覆盖,与成都市上市公司合作覆盖率超过83%,“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伙伴银行”共振效应日益凸显。

  今年一季度,成都银行又以1300亿元的信贷投放实现“开门红”,同比多投400亿元,单季投放量已接近去年全年四成,3月末贷款总额较年初新增652亿元,增长动能持续强劲。

  王晖在成都银行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下一步,该行将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融入成都市实体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纵深推进“实体攻坚”战略走深走实,通过“行业研究+丰富产品+招引协同”等组合拳,精准赋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努力实现自身发展与城市能级提升同频共振。

  2023年,成都银行立足行业研究、财富管理、消费贷款、异地分行、金融市场“五大提能方向”,扎实推动战略规划落地落实,在新动能培育中迈出关键一步。

  打造线上智能机器人“懂方言的小E”、构建基层社区治理“互动空间”、场景化赋能居民“衣食住行娱”、重塑“线上+线下”一体式敏捷流程链在“市民银行”的定位下,成都银行打破传统营销思维的路径依赖,以客户为中心差异化配套产品和服务泛亚电竞,客群黏性逐步增强,零售品牌更为成熟,IP品牌及自营新媒体矩阵互联网累计访问超7000万次。

  截至2023年末,成都银行网点辐射川内主要城市及重庆、西安区域,客户数量达到千万级,储蓄存款规模达到3541.52亿元,全年新增804.08亿元,增幅29.37%,单年新增总量已接近上市前全量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异地分行全年存贷款新增较上年同期均接近翻番,全行新增贡献近三成,储蓄存款单点新增产能首次超越本埠地区。

  财富管理方面,成都银行坚持稳健审慎,持续提升“芙蓉锦程”系列理财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巩固“长赢抗跌”的收益优势和“稳健理财”的品牌形象。截至2023年末,存续理财产品净资产规模730.45亿元,全年实现理财中间业务收入4.05亿元。

  同时,该行深化“成行消贷”品牌建设,长期限、优支付、降成本,年末个人消费贷款等达到180.22亿元,同比增长逾41%,为优化供给、扩大消费作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23年末,全行个人贷款规模达到1233.3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3.35亿元,增幅15.27%。

  “于我们而言,长期主义既是锚定特质向下深耕,也是向上生长接续塑能,而后者更为不易。”王晖在年报致辞中如是指出。

  为保持可持续发展,成都银行在厚积“五篇大文章”服务势能中深入发掘成长潜力,努力探索金融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成行路径”

  科技金融持续深耕。先后推出“科创贷”“天府科创贷”“成长贷”“壮大贷”“股债通”“制惠贷”等13个支持范围覆盖专精特新企业的政银产品,成为四川省首批“科技金融创新基地”中唯一的银行类机构,对成都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覆盖率分别超过90%、80%、90%,2023年末省内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400亿元,余额、增量继续在全省银行机构中保持领先。

  绿色金融走出特色。积极探索有特色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模式,近三年来累计为绿色低碳产业投放贷款超400亿元,绿色信贷复合增长率91.6%,入围全国首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碳减排支持工具资格。上线试运行绿色金融管理系统,为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快速规范成长提供系统支撑。

  普惠金融深入推进。从服务地方战略、优化审查审批、持续减费让利等方面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20条举措,构建了初步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银类、场景化、供应链三类小微企业特色产品体系。截至2023年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户数较年初双双增长超20%,全年普惠贷款增量再创历史新高。

  养老金融做实做好。不断推进适老化业务改造,相继上线“乐享生活版”手机银行、大字版“微银行”、一键式电话客服等专属数字金融服务,持续优化营业网点适老化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2023年度三家分支机构荣获“四川省老年人支付服务示范网点”称号。

  数字金融提质增效。坚持“科技+业务”双向融合、有机赋能的数字化转型定位,设立8个双线考核制“矩阵型开发团队”,不断强化数智赋能。2023年,全行数字渠道业务交易量占比达99%,手机银行月活规模同比增长近30%,新智能柜员机系统网均业务量提升率达59%,运营数字化转型等一批重点项目陆续落地应用。

  2024年是成都银行“万亿级”再出发的开局之年,这家发展动能强劲的西部城商行又将跑出怎样的姿态?

  “新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使命共生。”王晖在年报致辞中表示,该行将立足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两条主线,持续深化经营特质、培塑竞争优势、增进组织活力,为做好“五篇大文章”、发展新质生产泛亚电竞力赋智赋能,在应对息差收窄与资产质量压力抬升两大行业挑战中锻造韧性、提升价值创造,全力以赴增强参与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市场竞争的发展能力。文/金浩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