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电竞·(中国)app下载

观澜亭丨报不报新闻专业看什么?

发布时间:2023-06-27 17:21:46    浏览:

[返回]

  一位号称在媒体从业20多年的媒体人“辰光依旧”,在公众号发表文章《孩子是亲生的 就别报新闻专业》,他说:又到一年高考季,又不断有认识的朋友给我打电话或者在微信上问我,家有考生跃龙门,专业能否报新闻?我的回答一般都会很委婉:是亲生的就别报。

  6月14日,毕业于郑州大学的考研辅导老师张雪峰说:孩子非要报新闻学,一定把他打晕。张雪峰是一个网络大V ,目前在抖音拥有上千万粉丝。

  作为一位新闻人,“辰光依旧”在文章中列举了不能报新闻专业的几个理由:一是干新闻专业苦,要走遍千山万水,吃过千辛万苦,进过千家万户、听过千言万语,历经千锤百炼、挺过千难万险。 二是考核“计件”,“每月要完成多少稿件”;三是“伤身”,强度的出差采访、跑现场采访、调查采访等等。

  张雪峰主要是谈的“出路和岗位”,“要看这个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在做什么工作,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有多大”。 张雪峰说的话不完全没有道理,比如,“现在二本、三本大量设置这样的专业,明明知道从业的标准是211及985以上,为什么那么多院校还在开设这样的专业?”这涉及到了专业设置的问题。

  综合上述主要观点,其主要关心的是安身立命的就业问题,即个人的生存发展。报考新闻专业,就和报考其他专业一样,考虑“出路”问题是正常的。

  但我们就此话题进行更深入思考,仅从这个角度考量,则有将话题“窄化”的一面。

  新闻人从来和时代同频共振,需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1918年,邵飘萍在北京创办《京报》,挥笔写了“铁肩辣手”四个大字,勉励报社同行要“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这几个字正体现了新闻媒体的社会属性。今天,新闻媒体的重要性,不是轻了,反而是更重了。新闻行业的特殊性,使其对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的考量,相较于其他行业的确是要高一些。

  其次,学新闻专业和做新闻记者,可能不完全是一回事。学新闻专业的未必一定干媒体工作,干新闻工作的也未必一定是新闻专业毕业的。

  报考新闻专业,并不意味着未来一定能干媒体工作。新闻专业学生的出路现在各种各样,有到报社、电视台等媒体工作的,也有到机关事业单位做文字工作,还有到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还有做教师的,等等,不一而足。因此,把报考新闻专业简单视同以后一定做媒体工作,或许是一种错误认识。与此同时,新闻媒体需要各种专业人才,新闻单位从业人员,有新闻专业毕业的,也有中文、历史、法律、经济甚至理工科专业人才。比如媒体融合时代,不少媒体需要计算机专业人才。

  而学好新闻专业和做好媒体工作,确实也不是一回事。有的人在大学读新闻专业,成绩很好,但并不意味着到媒体工作就万事大吉。胜任新闻工作,既需要“读万卷书”,又需要“走万里路”,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某种程度上,“走万里路”比“读万卷书”更重要,因为新闻工作毕竟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和其他行业一样,做好新闻工作,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辰光依旧”列举了“吃苦”“收入”等诸多方面,只是没有考虑一个人干一项工作,到底合乎不合乎他自身兴趣爱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婚姻如此,工作如此。干新闻需要一点社会理想,但并非不考虑个人和工作的适配度。有些工作收入高,但未必适合有新闻理想的人。人干什么工作,关键是看这个工作是否和自己的理想、能力、体力、见识等因素实现较好匹配。如果各方面正好和新闻行业的要求匹配,新闻专业或许就是适合你的专业。

  其四,正确认识新闻行业。现在是信息社会,新闻媒体是社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且新闻专业看似门槛低,其实是门槛高的一个专业。

  笔者熟悉的一位媒体人,有长达20多年的国际国内新闻素质历练,使他对新闻职业的认识较为深刻。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不说什么都懂,但至少什么都得了解一些。新闻采编这个职业,不是门槛低,而是门槛很高。有些人认为新闻采编门槛低,的确是一种错觉。新闻工作对社会舆论有重要引导作用,是“实践经验+体力”的工作。“实践经验+体力”说白了是“眼界+脚力”,这是一个矛盾的存在,比如,老记者实践经验丰富,看问题透彻,但这时候体力往往跟不上了;年轻记者体力好,却实践经验不足。但正是这种矛盾,说明了新闻工作是一项有挑战的工作,也说明了新闻工作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