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大会围绕四大主题,设置了《科学企业家与青年创业者论坛》、《SEV智驾智舱软硬件协同发展论坛》、《新能源商用车及无人驾驶场景落地论坛》以及《汽车科技产业投融资趋势论坛》。
大会期间,来自新能源领域的知名高校等权威学者,与奇瑞汽车、极越和三一集团等整车企业,亿咖通科技、Momenta、大卓智能、智慧互通、优咔科技、经纬恒润、清陶能源、SAP、智加科技、寅家科技、星河智联和未来黑科技等供应链和科技企业,北汽产投、博原资本、辰韬资本、千乘资本、恒旭资本、和高资本、凯联资本和长城资本等投资机构的嘉宾,一起讨论了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分享了众多精彩的洞见。
会议期间,亿欧汽车线全球科技出行产业创新榜】系列榜单(榜单详情,请参见文末【阅读原文】),正式发布了《亿欧智库 2023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品牌竞争格局研究报告》,预发布《亿欧智库|2024中国科技出行产业10大战略技术趋势展望》、《亿欧智库|2023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洞察研究报告》和《亿欧智库丨2023中国商用车自动驾驶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大会现场,与会嘉宾不仅带来了精彩的内容分享,观点鲜明,金句不断。亿欧汽车摘取了精彩片段予以呈现。
论坛伊始,亿欧执行总经理、亿欧汽车总裁杨永平表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销量连续多年还在两千多万辆徘徊,行业在结构性变革中正在经历智能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车产品的存量零和,什么时候销量能够突破3000万辆,行业会达到一个新拐点,内卷也将告终。
在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新周期,“内卷”似乎已经成为了中国整车企业、供应链企业、投资界和学界的共识。但在GTM2023大会上,和高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文超表示,中国汽车产业链面临的已经不只是“卷”的问题,而是企业的“生死”抉择问题。
在黄文超看来,随着华为与多家车企开展智能化领域的深度合作,以及蔚来开放与多家车企的换电合作,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生态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从主机厂到供应链企业都要在新的生态体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宗巍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已经逐渐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品牌分化的影响会非常深远,消费者盲目追捧合资品牌的时代一去不返了,特别是在选择智电产品时往往首先考虑自主品牌,同时已经边缘化的企业和品牌恐怕会更加艰难。
此外,刘宗巍还表示,碳中和与万物互联两大驱动力将催生出“新汽车”大生态,“新汽车”基于数据,能够自我进化和自我迭代,将成为未来社会最大的母生态。
觉非科技CEO李东旻在分析中国车市的未来格局时表示,最后的“玩家”可能只有10家,名额并不多。今年,智能电动汽车的竞争还集中在20至30万元区间,明年会进一步杀入10至20万元区间,这也是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最大的价格区间。
作为来自整车企业的科学企业家,奇瑞汽车副总经理、大卓智能总经理谷俊丽表示,我们未来3年要把自动驾驶的渗透率达到70%以上,自动驾驶产品要如何应对5万-35万的各个车型区间不同的用户群体,对于行业来说是个重要问题。任何一个商品它有两个属性,第一是体验,第二是价格。所有的技术都是为体验来买单,这是用户做购买决策时的重要依据。所以我们一切回归用户逻辑,这是我们做事的底层逻辑。Momenta副总裁黄驰也表示,“一个飞轮”是数据驱动的AI飞轮,这里面就离不开量产智能驾驶和L4完全无人驾驶这“两条腿”,量产智能驾驶提供海量数据,帮助训练L4的算法;而L4的完全无人驾驶,提高了量产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上限,持续提升量产智能驾驶的功能和性能,“两条腿”交替进步,最终实现规模化的无人驾驶。
在谈及自动驾驶时,优咔科技CTO李勋宏认为,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正在从过去的规则驱动演进为数据驱动。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格局和技术演变,亿咖通高级副总裁蔡莉莉在谈及未来的行业竞争时表示,汽车座舱的未来发展重点,在于它能为车主和用户提供怎样的情绪价值。它作为与车主和用户直接接触的触点,只是汽车智能化体验中的一部分。从更广的视角来看,座舱品牌需要考虑到用户在整个出行过程和生命周期中,如何能够为他们提供更持久的情绪价值。
众所周知,智慧交通网络的建设是自动驾驶落地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在智慧互通副总裁兼智能网路BG CEO王伟看来,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路网技术,将带来智能交通产业的众多创新应用。
作为智能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动力电池产业的竞争也已白热化。特别是随着部分日系企业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固态电池装车时间表,中国企业可能面临新的挑战。所以清陶能源总经理李峥认为,中国可以依靠完备的动力电池产业链,通过迭代升级的方式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量产,这是不同于日韩等国的中国模式。
在本场论坛的最后,亿欧汽车还发布了《GTM2023全球科技出行产业新榜》系列榜单,分享了那些在新的时代周期下,为中国汽车产业变革做出贡献的企业。
12月6日下午,亿欧汽车《SEV智驾智舱软硬件协同发展论坛》在北京如期举行。来自智驾智舱相关的软硬件科技企业的创新者们共聚一堂,一同展望2024年中国智驾智舱领域的战略技术趋势,探讨中国汽车产业的科技底色与创新活力。
易航智能创始人兼董事长陈禹行认为,自动驾驶量产进入到以BEV+Transformer为关键技术、以城市NOA为典型应用的3.0阶段。一直坚定走 “渐进式”路线阶段高速NOA量产项目中积累的工程化经验、感知算法能力和广泛运用到量产车型上的数据闭环系统,将在这一轮竞争中显现巨大优势,并为下一代端到端方案奠定坚实基础。
在行业就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争论不休时,寅家科技创始人兼CEO陈寅仁表示,没有绝对最优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只有配合不同的整车厂在不同的特定的场景之下最好的应用。
FUTURUS未来黑科技汽车业务总裁邹丽聊道,车企正越来越多地在智能座舱中采用HUD增强现实显示技术,未来,HUD将不仅仅是从功能上合并传统仪表和中控,而是在体验上成为人车交互的窗口,成为座舱内真正的交互第一屏。
“纯视觉一定是智驾的未来,”极越用户发展负责人杨振表示,“结合BEV+Transformer,以及OCC占用网络,不仅可以让纯视觉智驾方案更安全、更可靠,还可以覆盖更广的范围。”
圆桌环节,嘉宾们就《E/E架构中央集中发展趋势下,舱驾融合为车载计算平台带来哪些挑战与机遇》展开讨论,黑芝麻智能CMO杨宇欣说道:“舱驾融合是必然趋势,每个行业推动这种架构创新的先行者通常都是芯片公司,这帮助车企将系统成本大大降低,在中国产业链和生态链的配合下,芯片公司能够为汽车行业提供高性价比的、适用于中国市场的解决方案。”
博原资本副总裁丁浩认为,中国的“卷”帮助了我们的座舱在实现快速跃进,现在所有的座舱产品端,其高集成度和双芯片方案都在支撑我们在满足主机厂各种各样的需求。
“在技术上,城市场景依然是智能驾驶需要越过的一个山坡,但是随着城市NOA的落地。未来一旦越过城市这个“山坡”,智能驾驶将会是一马平川。”Polytalent私董会教练武文光表示。
“安全问题”始终是自动驾驶领域绕不过去的议题,图达通高级副总裁罗思维表示,在这样一个阶段,安全话题需要得到格外的关注。当MPI真正达到亿公里量级,对消费者来说才是真正可以信任的智能驾驶。
他提到,在这一跃迁的过程中,高性能激光雷达是不可或缺的传感器泛亚电竞。高性能激光雷达为整车及车路协同系统等提供高质量的三维空间数据,用可靠的深度信息为整车带来关键的感知冗余,提前精准识别障碍物,助力实现整体感知能力和安全性的提升。
星河智联CPO汪华锋表示,围绕儿童、老人等用户群体,以及工作、办公、学习甚至车辆控制等场景,都可以利用大模型对智能座舱进行一次非常重要的重构。
在随后的圆桌环节,嘉宾们就《智能座舱如何打造用户安全舒适的驾乘体验》展开讨论。
艾拉比副总裁丁羽表示:“随着车主在车内逗留的时间越来越长,用户对汽车场景化的需求凸显,更多的娱乐功能将随之陆续上车。OTA核心能力就是把更多、更好的功能和应用等内容持续不断地带给车主。”
千乘资本合伙人方昕针对结合目前市场情况提出,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会深度的赋能智能座舱,并重新定义智能座舱的交互体验和水平。2024年,我们可以看到大模型智能座舱将席卷整个汽车行业。
论坛活动的最后,基于对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长期关注,亿欧汽车研究副总监李浩诚上台发布了《2023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洞察研究报告》,他提到2023年,高速NOA功能已进入0-1快速渗透阶段,因此在实现高级别智能驾驶功能量产后,如何解决“长尾”以及打造高性价比的智驾方案成为行业需要面临的思考与挑战。
一直以来,因为场景相对固定,所以外界普遍认为商用车无人驾驶的更容易实现商业化落地。在GTM2023大会期间,对于商用车的电动化与智能化,多位嘉宾都给出了自己的锐见和预测。
三一集团副总裁、海星智驾科技CEO王发平表示,要坚持“技术有限,应用极致,价值上限,追求极致,场景无限,探索极致”,打造商用车自动驾驶的商业闭环智能体,构筑商车自动驾驶行业健康生态链,共赢智能商车新时代。
友道智途CEO王瑞表示,自动驾驶的上半场是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是下半场,商业化落地是核心。
斯凯奇董事长高超认为,作为生产工具,新能源商用车不可能纯粹为了减碳去减碳。在能源的选择上,新能源商用车要因地制宜,在电驱化的基础上利用当地优势能源实现节能减排。
在福佑卡车创新事业部总裁薛健聪看来,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上目前并没有准备好,但我们可以通过物流运营的范式更新,去降低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的门槛,和主机厂与自动驾驶公司一起更积极地推动落地。
质子汽车北京分公司总经理万里明认为,新能源重卡的渗透率还比较低,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核心零部件成本降低新能源重卡的市场前景将非常具有想象力。
零一汽车合伙人、软件副总裁张锐亮表示,在封闭场景下,目前的商用车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够了。但还要解决上下游产业链的生态协作问题。
鱼快创领副总经理张文表示,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的结合,有望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TCO整体成本降低。
图森中国CEO郝佳男认为,要让L4级无人驾驶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开车,并且为了保障其可靠性,要做到软硬件配置的系统性冗余。
容加科技总经理容力认为,对于用户而言,自动驾驶重卡不能脱离生产资料的属性,在干线物流场景中需要回归到降本增效的命题,即通过安全、省油、省力的自动驾驶产品,创造经济、环保、社会价值。
在谈及商用车无人驾驶落地的具体场景时,矿山绝对是一个热门领域。易控智驾合伙人、战略副总裁林巧就表示,随着运营效率的提升,2023年是中国矿山无人驾驶规模化落地的元年。
路凯智行联合创始人、CTO那崇宁认为,在单车软件架构层面,中国矿山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可以出海。但国内的商业模式出海,还需要产业生态协同。
中科慧拓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技术中心总经理田滨表示,中国矿山无人驾驶要建立产业生态,然后打包出海,以此作为商业模式出海的突破口。
辰韬资本执行总经理贺雄松表示,无人驾驶在矿山落地已经不是理论模型,一些单矿已经实现盈利,这将是矿山无人驾驶爆发的一个关键节点。
在本场论坛的最后,亿欧汽车还发布了《亿欧智库|2023年中国商用车自动驾驶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亿欧汽车分析师奚少华表示,在政策利好的加持下,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不断提升:一方面,一些细分场景市场开始爆发,另一方面,换电、超充等补能技术的落地,共同推动了新能源商用车的销量。
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金融、产业和数据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三者结合的趋势日益紧密。所以,亿欧汽车GTM2023大会专门举办了《汽车科技产业投融资趋势论坛》,邀请产业界和投资界的嘉宾,一起为行业发展献计献策。
SAP中国区副总裁、汽车行业群总经理刘心棋表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是车企未来20年最热的话题。靠”巧实力“出海,实现全球运营是中国车企的愿景和想法,其中韧性的供应链至关重要。
探维科技COO沈罗丰认为,多传感器融合是更高阶自动驾驶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其最大痛点集中在激光雷达的高效导入和价最大化,探维在技术层面坚持ALS和Fusion路线同时在车载+顶端商业化布局。
云快充首席财务官戴骏表示,桩联网已打通,但是车联网尚未打通,车联网和桩联网的兼容和深度交互是提高用户补能体验的关键。
阜时科技CTO王李东子表示,阜时科技自研首发国内第一款全固态激光雷达面阵SPAD芯片。激光雷达是综合能力最强的传感器。集成化、芯片化和数字化是激光雷达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形态。
千顾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PO徐松云认为,ESC的自研能力和产业化落地经验是决定Onebox/EMB产品的关键,且大规模生产和经验积累是千顾能力的体现。
宏景智驾战略市场负责人张晓表示,消费者对高速公路和自动泊车场景中的自动驾驶功能的需求依然强劲,宏景的产品规划专注消费者高频刚需的应用场景,主推30万以下的主流乘用车市场,提供更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恒旭资本董事总经理王海鹏认为,面对智能化领域的竞争对手,供应链企业应该将工业级、消费级的第二市场开拓出来,保证自己的现金流,外加作为主业的汽车领域,通过跨行业竞争加强企业抗风险、抗周期能力。
凯联资本董事总经理、产业研究院院长由天宇表示,Let it be,让“内卷”发生。不是每一加企业都是幸存者,幸存者只能是少数,未来强强联合、弱弱联合或者悲凉结局都有可能,2024年对零部件企业来说现金流是核心问题。
长城资本上海总经理、芯片产业规划部部长贡玺表示,卷”对产业的发展是正向驱动作用的,有些公司势必要死掉,从这里面走出来的优秀的人会像自动地流向头部企业,实现资源端的高效腾挪。未来几年,并购是汽车零部件领域重要且常见的事情,企业要避免低端产能,只有真正有核心技术的壁垒才能脱颖而出。
亿欧汽车主编郝秋慧认为,2024的大环境,正如本场论坛的主题“乌卡时代”一样,会弥漫着不稳定、不确定、复杂性和模糊性,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智能电动汽车依然是明年的绝对主角,让我们更有信心一起投身到汽车产业的建设中来,与行业共创成长,并有机会共享行业红利。
在本场论坛的最后,亿欧汽车还发布了《亿欧智库|2023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品牌竞争格局研究报告》。亿欧汽车高级研究经理彭程表示,根据亿欧原创的智能电动汽车黄金螺旋模型,避内卷、向外圈发展是品牌的第一诉求,且从孵化区里面持续创造“爆款车型”的能力,才是车企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
电动化转型精益求精,智能化升级加速迭代,品牌更迭与产品淘汰成为革新中不可避免的趋势,各环节参与者在机遇与挑战的交织中中流击水,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逐步走向“叫好又叫座”的良性繁荣。
作为汽车领域的专业研究及内容平台,亿欧汽车始终坚持“路虽难,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将成。”的信念,基于对科技出行产业的长期洞察与判断,与主机厂、零部件公司、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科技公司、科研机构共同打造了本次汽车及出行产业科技创新盛会,意在通过高端对话、榜单发布、报告发布、展览展示等组合方式,推动行业向上发展。
GTM,全称为Global Technology Mobility Conference(全球科技出行大会),自2018年起,亿欧汽车已成功举办五届,以此为契机,为科技出行产业提供持续交流与展示等机会与平台,汇聚产业优秀人才,链接产业生态合作,陪伴产业动态成长。
未来,亿欧汽车还将持续扎根智慧出行产业,不断加深对中国科技、产业和投融资的理解,发布专业内容,传递多元声音,助力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