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电竞泛亚电竞2023(第二十届)河北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推介丨曲周科技小院师生: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
从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曲周设立首家科技小院至今,先后入驻曲周科技小院的研究生达120名。如今,这一模式已推广到全国。该模式还走出国门,在非洲复制推广。2021年至202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连续三年向全球推广科技小院合作模式,称它是在生产一线赋能小农户的典型案例。
202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寄语青年学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对他们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表示肯定。
11月30日,曲周县白寨镇北油村,种粮大户吕志海流转的150亩土地内,麦苗已进入分蘖期。
“眼下正值小麦喷施除草剂的时候,关键是注意气候变化,避免在恶劣天气下用药。”说起冬季麦田管理注意事项,65岁的老吕表示,这得感谢白寨科技小院的几位研究生。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的李晓林、张宏彦、王冲三位老师带着两名研究生,住进白寨村一处农家院。“只有扎根到生产一线,才能真正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全国首家科技小院由此在曲周诞生。
师生们把课堂和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以“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四零”模式为农民提供科技培训和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众多具体问题。
“我的科研成果是在粪堆上搞出来的。”2019年,曲周一家饲料企业遇到鸡粪制肥发酵慢的难题,找到科技小院研究生朱高玄求助。为弄清原因,朱高玄每天跳进鸡粪池中,用手扒鸡粪,分层取样,研究了近1个月,把发酵期由60天降到30天,还降低了30%的生产成本。
住农家院、自己做饭,还要忙实验、忙村里的事,每天忙得团团转……初来乍到的四川籍研究生张桂花有些不适应,竖着耳朵也听不懂当地方言。“叔,您别着急,慢点儿说。”“婶儿,明天早晨6点咱一块下地啊。”……张桂花沉下心、扎下根、肯吃苦,与村里人一起起早贪黑。几个月下来,张桂花感到,村民的目光中多了热情与信任。
在学中干、干中学,对种葡萄一窍不通的张桂花,如今已经可以手把手教农户种植多个品种的葡萄。“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我找到了年轻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天地。”张桂花说。
相公庄科技小院的张俊娜,最初面对果农提出的问题直挠头。怎么办?“学呗!”果农早上5时起床,她也准时出现在地里。果农拿铁锹筛土,她也学着筛。走得近了、问得多了,白天试验、晚上翻相关资料,张俊娜慢慢摸索出提高果品品质的方法。到了苹果采收期,她种的苹果颜色均匀,口感更甜,果农们听说了,都上门学技术。
“每次到村里,有问小麦玉米的,有问蔬菜瓜果的,问题五花八门。农民需要的是‘全科医生’,我们不能只有专业知识,必须不停学习、拓展。”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副站长张宏彦说,正是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中,科技小院的学生们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从“一问就倒”变成“百问不倒”。
基于种地的村民普遍年龄大,靠经验种地、不愿意改变的实际,科技小院的师生们创造出形式多样的农技推广方法:田间观摩会、农民培训、科技广播、科技种植大赛、科技小院微信公众号推送科技文章和短视频……
微信群是学生们和村民沟通最简单快捷的方式,有活动就先在群里通知一声;为把村民吸引过来,农技推广培训前会先播放农技推广视频;为了贴合农时,科技小院的农技课堂开课时间与农民作息同步……
他们提出的“三密一疏”小麦耕作模式,配合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技术,使小麦亩均增产50公斤;通过无人机红外线检测,了解不同地块的营养情况;联合村民创办多个配肥中心,一粒粒复合肥像一个个黑色药丸子,为土地增强营养;大力推广耐密高产优良品种应用技术、增密晚收高产栽培技术、秸秆还田和土壤培肥技术……15年来,科技小院师生一批批接力,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多项新技术在曲周落地。
“拆了四堵墙”——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墙、学科之间的墙、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墙、教和学之间的墙。“架了四座桥”——高校对接乡村的桥,师生深入基层的桥,人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桥,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桥。
“农业工作者和农作物一样,需要把根扎到生产一线,扎根到农民中间泛亚电竞,才能真正发现、解决问题,让科技迸发出促进农业发展的巨大威力。”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晓林说,作为一名研究农业的工作者,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坚持“实、思”两个字,“实”是头戴帽子下田去,“思”是把农民的田放在心上。
截至目前,中国农业大学与曲周县先后建成15个科技小院,入驻培养了120名研究生,同时带动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成为技术推广能手。今年9月,中国农业大学曲周科技小院师生群体被河北省委宣传部授予“燕赵楷模”称号。
统计显示,自2009年以来,曲周科技小院开发引进了测土配方施肥、小麦玉米精播等25项关键技术泛亚电竞,带动曲周农业高产高效技术采用率从17.9%提升到了53.5%。2022年,曲周成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目前,中国农业大学已在全国建立139个科技小院,覆盖24个省(区、市)。为了共享中国经验,中国农业大学还打造了中非科技小院班,为非洲培养青年农业人才。2021年至202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连续三年向全球推广科技小院合作模式,称它是在生产一线赋能小农户的典型案例。
今年马拉维时间11月7日14时,马拉维中部区卡松古县里萨萨兹科技小院揭牌。中国农业大学马拉维籍研究生非里和他的5名同学从中国学习归来,入驻小院。来自中国曲周的科技小院模式在非洲复制推广。
今年4月,由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全国多所农业高校、科研单位开展的绿色“吨半粮田”万亩示范基地项目落户曲周,这一项目将把曲周建成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示范田”。科技小院的师生们正向着新目标大步前行。(河北日报记者刘剑英 通讯员杨溪)